027-67885230

又一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开具突破千亿!

2023年11月02日来源: 供应链金融

10月31日,电建保理旗下的中国电建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电建融信”累计开立规模突破1000亿元。

从2018年11月16日正式上线到达成千亿目标,中国电建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运营已将近五年,截止昨日,平台注册用户累计已达2.8万家。

供应链金融网记者注意到,2022年11月,电建融信平台的累计开具规模已接近800亿元,当时平台注册用户达到2万家,银行通道融资已经对接上线工商银行等9家大型银行,并接通各核心企业在当地农行、工行的29条分生产线,分生产线授信规模已近百亿。

平台授信主体丰富,从最初的给电建保理公司单一授信,发展到接通各核心企业在归属地银行的授信。

“电建分生产线”,无疑是平台发展的一大助力。也是在本次电建保理发布的喜报中着重强调的内容。

电建融信平台的“电建保”、“电建分生产线”产品,帮助用户代替现金支付,解决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减少财务费用支出,快速清理三角债。

根据已公开的最新数据,电建融信在电建集团供应商间的流转率为46.79%。

截至2022年11月18日,单笔电建融信最高转让次数已达7手。

集团供应商使用电建融信作为结算工具的支付率也从2019年的5.59%上升至10.41%。

此外,电建融信的产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

“绿色版电建融信”突破传统电建融信只能用于应付账款的结算,融资贴现必须提供发票、结算单的要求,针对风光电等新能源项目前期的设备采购预付款,满足供应商融资需求,助力集团新能源业务发展。

供应链金融网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电建保理公司成功助力成员单位在新疆哈密地区的两个新能源项目的应收工程款共计2.6亿元真正回收。

两个新能源项目收购方均为国内某大型发电企业(以下简称“业主”),为了锁定项目建成后的收购,在项目开展前期就已经支付了部分定金。

电建保理公司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应收账款明保理金融服务方案:电建保理公司、成员单位和新能源项目公司三方直接签署《无追索权商业保理协议》,保理本金和息费由项目公司直接偿还保理公司,资金来源于预收购方完成股权转让后的100%债务承接,结合新能源项目短、频、快的特点,可依据收购进度提前归还保理本金,电建保理公司按照实际资金占用天数收取保理息费。

上述两个新能源项目虽然办理了1年期保理,但均提前3个月完成股权转让结清保理。

以下是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建议:

一、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需要评估供应链各方的信用风险,包括央企自身、供应商和其他参与方。

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并采用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平台可以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供应链各方的交易数据、财务状况等信息,通过科学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同时,建立共享的信用数据库,提供供应链参与方的信用记录,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降低信用风险。

二、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并能够实现资金供需的匹配。

央企供应链规模较大,金融需求庞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精确的供需匹配。

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扩大资金规模。

同时,平台可以采用技术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优化资金供需的匹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需要处理大量的供应链数据和敏感信息,包括交易记录、商业秘密等。

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是平台面临的重要挑战。平台需要引入先进的数据安全技术,如加密、权限管理等,以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同时,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和共享规则,明确数据的使用权限和范围,加强对数据的监控和管理。

四、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包括金融业务的牌照、风险管理要求等。

平台需要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平台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并适应监管政策的变化,降低合规风险。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