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和各轮次的意义是什么?
融资:简单的说,就好比你有好主意但缺资金,而有人愿意出资支持你。
如果生意亏了,投资人只能自认亏损,如果赚了,他们能拿到大部分利润。
我们经常听到哪家公司又拿到了第几轮融资。
融资轮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C轮,甚至D轮。
这些阶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以根据项目的发展和市场价值灵活调整。
种子期:就是你刚有个点子,需要点钱来验证它的可行性。
天使期:这时候你可能有了一个小团队,产品也有个雏形,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发展。
A轮:产品已经能见人了,商业模式也清晰了,需要资本来扩大规模。
B轮: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资金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C轮:企业已经相当成熟,可能正准备上市,需要资金来完善产品和服务,巩固市场地位。
D轮: 这通常是企业为了拓展新项目或进行并购,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各投资轮次的意义:
种子轮(投创意),种子轮即种子融资,是指最早阶段进行的融资方式。
没有团队,只有想法,1-2个创始人,要一笔钱,投资额100-300万人民币不等,帮助公司启动。
“创业的第一桶金”需要有俗称的「3F」大力支持,即Family (家人)、Friend (朋友)、Fool (傻子),不然就是创始人自掏腰包。
公司估值不会超过1500万人民币。
总结:仅有一个idea,靠刷脸融资。
天使轮(投团队),团队初具规模,3-5个人,产品有了原型,也具备初步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还尚待验证),甚至累积了一些核心用户时,就会进入天使轮阶段。
天使投资人大多是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或是VC等。
他们不仅可提供公司资金,有时还会为创业家带来人脉资源,是早期创业者的重要支柱。
由于这时期的风险还很高,天使的投资金额通常不大300-600万,估值1500-3000万人民币左右。
总结:已经起步但尚未完成产品,模式未被验证。
A轮(投产品):需要资本来继续扩量。
基本产品模型已经跑通,融资额1000-3000万元人民币,公司估值5000万-1.5亿人民币左右。
总结:有团队、有以产品和数据支撑的商业模式,业内拥有领先地位。
B轮(投数据):产品已经迅速上量,需要验证商业模式,即赚钱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融资额在1000万-3000万美金之间公司估值在3-6亿人民币左右。
总结:商业模式已经充分被验证,公司业务快速扩张。
C轮(投收入):到了C轮,你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验证,现在要通过资本的力量来扩大市场份额,甚至压倒竞争对手。
C轮融资额和公司估值都比较高,可能是最后一轮融资,为上市做准备。
总结:商业模式成熟、拥有大量用户、在行业内有主导或领导地位,为上市作准备。
D轮(投利润): 如果公司还没上市,可能就需要D轮融资来拓展新项目或进行并购。
这时候,公司可能已经非常成熟,需要的资金量也很大。
为什么要分成好几轮融资?
一下子找不到那么多资金(不同阶段投出的钱有限)
公司在特定阶段的发展用不到那么多钱(钱多了也烫手)
公司创始人不愿意一下子要那么多钱(早期估值低,股权稀释多) 从天使轮到D轮,每一轮融资都建立在前一轮融资的基础上,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市场认可度提高,融资额和公司估值逐渐增加。一般来说,融资募到C轮就差不多了。
D轮指的是你把C轮的钱烧完了,但还没进入上市阶段;同理,E轮指的是你把D轮的钱烧完,但依旧还是没上市。
而大家常听到的Pre-A轮,指的是天使轮的钱花完了,但产品还不够成熟,尚未到A轮阶段,进退两难下,只好又募一轮,我们就称它为Pre-A轮。
至于B+轮、B++轮都是相同意思,因为还没到下一轮的水准,所以只好一直无限增加。
分享: